雨過天晴,金燦燦的太陽露出云端,陽光灑在東水山上。8月21日上午8時,陽西縣新墟鎮(zhèn)東水村農民譚興火來到屋前的空地,拿出前一天煮好的竹筍,用刀一一剖開,再平鋪到一旁的墻頭晾曬。做完這些工作后,他拿起鋸齒刀和編織袋,沿著山坡深入竹林,尋找適合制作筍干的新筍。
譚興火今年53歲,制作筍干已有36個年頭。去年12月,他被評為市級非遺名錄“新墟筍干制作技藝”項目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。
“祖輩一直有制作筍干的傳統(tǒng),我從小就學會了這項技藝。”譚興火說,東水山自古以來盛產竹筍,由于鮮筍不易保存,祖上探索出制作筍干的獨特工藝,至今有300多年歷史。古法制作筍干既能延長竹筍保存期,又能增添竹筍的風味。當地村民都有屬于自己的竹林,每年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筍干。
雨后的山路泥濘難行,記者跟隨著譚興火,穿行在山坡上的竹林間。每找到一棵符合心意的竹筍,他便用鋸齒刀割下,收入編織袋中。“制作筍干的竹筍一定要嫩!彼f,麻竹的竹筍肉質厚實、香脆可口,最適宜制作筍干。7月到8月是麻竹筍收獲的時節(jié),也是制作筍干的好時機。
割竹筍時,每相隔約50厘米,要留一條嫩筍,次年周邊便會長出更多的筍頭,這叫“留種”。東水村村民與竹筍打交道數百年,早已積累了無數心得,這是大自然的孕育與農戶智慧碰撞的結晶。
隨后,譚興火背著竹筍,來到村民譚家蘭的院子里,院中堆著不少新割下的鮮竹筍。譚興火坐在竹椅上,剝去竹筍的外皮,又用鐮刀削去頭段和尾段,保留最嫩的部分。
“我現(xiàn)在干活沒以前利索,制作筍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65歲的譚家蘭說,譚興火是個熱心腸,經常幫助年紀大的村民干活。許多村民雖有制作筍干的手藝,卻沒有銷售渠道,譚興火會按新筍每公斤4元、筍干每公斤120元的價格收購,幫助他們打開銷路。
“銷售筍干的利潤并不高,但可以為鄉(xiāng)親們帶來一份穩(wěn)定收入!弊T興火說,制作筍干只選最嫩的部分,平均40公斤的鮮筍才能制成1公斤筍干。他認為傳承推廣筍干制作技藝是自己的責任,因此把大部分的利潤都留給了村民。他說,有這樣的覺悟,是受他哥哥的影響。
譚興火的哥哥叫譚興容,是新墟鎮(zhèn)東水村黨總支書記,也是鄉(xiāng)親們公認的鄉(xiāng)村振興帶頭人。譚興容說,譚興火的收購加工和整合銷售,為村民解決了缺乏銷售渠道的“后顧之憂”,每年為東水村種竹筍的農戶每戶帶來七八千元的收入,幫助了村民增收。
在烘干竹筍的筍窯前,譚興火仔細整理著掛在上面的筍干。他告訴記者,新鮮竹筍要煮足6個小時,經過一天的晾曬,再掛在筍窯上,用柴火燒熱窯壁,利用余溫持續(xù)烘三四天,才能脫干水分。過高的溫度會讓筍的內部結構驟變,產生焦味,因此要維持在60℃左右的環(huán)境中烘干,讓其保持形態(tài)和色澤的穩(wěn)定。
筍干制成后,還需經過數月的氧化,才能煥發(fā)出香味,到春節(jié)前食用風味最佳!懊磕甑酱汗(jié)前,都是‘一筍難求’。”譚興火說,東水山的筍干久炒不爛,卻又嫩滑香甜,咀嚼無渣,而且可以保存2年。正因為其獨特的品質,即便價格高于市面上其他產區(qū)的筍干,依舊供不應求。東水山每年出產筍干約2萬噸,春節(jié)前都會銷售一空。
譚興火表示,他正持續(xù)發(fā)動村民,擴大麻竹種植面積,同時將村里的竹林換種為麻竹,提高筍干產量,讓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品嘗到香甜可口的東水山筍干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